中新網太原12月27日電 (胡健)“據初步統計,在中國南海水域已經發現了近千艘古代沉船,而到目前為止中國能‘下水’的考古工作人員只有50多個,水下考古工作任重而道遠。”海南省博物館館長丘剛說。
  山西博物院和海南省博物館共同主辦“華光礁Ⅰ號南宋沉船特展”27日在山西開展,展出254件出水文物,展品多以瓷器為主,並通過大量場景、模型等輔助形式以及水下考古裝備的展示向公眾講述了神秘的南海。華光礁Ⅰ號也是中國西沙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船,對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
  海南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,在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海裡蘊藏著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資源。“山西是中國的文物大省,占中國古代建築的80%以上。而南海下麵80%的水下文物都在海南省,因為當時南海海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道路,據初步統計,在南海水下已經發現了近千艘古代沉船。”丘剛說。
  水下考古是一門新興學科,1943年空氣輕潛水技術發明之後,真正科學意義上的水下考古才開始興起。據丘剛介紹,雖然中國是從1987年才將水下考古這一概念引進來,起步較晚,但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史,河流、湖泊、海洋下隱藏的文化遺跡眾多,水下考古工作大有可為。
  上世紀80年代末,中國國家文物局先後派人赴美國、日本、荷蘭等國學習水下考古知識,並請國際知名專家到中國授課。經過20餘年的努力,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的足跡遍佈各地,在渤海、黃海、東海、南海等海域分別開展了不同規模、性質的水下考古調查、發掘工作。其中包括廣東的“南海一號”,福建的“皖江一號”和海南的“華光礁一號”等。
  “經過一段時間的水下考古工作,中國水下考古也積累了一些經驗,考古隊伍的發展也很快。五年前,中國有水下考古證的工作人員不到20個,需過九道關才能拿到,比陸地考古證要難考得多。截至目前,中國已有50多人考取了水下考古證,我們的工作任重而道遠。”丘剛說。
  今年4月,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在重慶開工建造,該考古船設計排水量為930噸,全長56米,型寬10.8米,型深4.8米,吃水2.6米,航速12節。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,可承擔水下文化遺址的普查、專項調查及小型發掘工作。其能夠發現、確認和定位水下文物遺存,可對水下遺存進行測繪記錄、攝影攝像、遺址清理、提取文物、初步處理等。(完)  (原標題:中國南海尚存千餘艘古沉船 水下考古任重道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j33ijasv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